工藝品

WORKS

唐 漢白玉數珠手觀音 重要收藏
※因為不同拍攝角度、地點不同,圖片會有色差,請以實物為準

此尊觀音造像以漢白玉(現稱大理石)圓雕而成,通體雖得見黃土附著,但品像保存完好。觀音梳髻結於化佛高冠後,青絲垂肩,頸掛華麗瓔珞以為飾。面容清秀,目光下視,含顰微笑。其身輕紗貼體,飄帶輕盈披於臂上,隨風而起,右手輕拈一數珠串,左手握撫扼於右腕,交疊於腹前,身形纖細窈窕,裙之得見纖纖裸足立於蓮台之上,頗具弱柳扶風之姿。

由雕琢技法觀之,本件觀音體態線條流暢並呈S形的彎折,足見工匠對於人體比例掌握精準得宜;面部神情溫婉嫵媚又不失端莊,其幽思含情之意已達出神入化之境地。另在細部衣紋皺摺細膩生動,巧妙利用浮雕技法營造出衣裙飄拂,寓動於靜,具「吳帶當風」之意趣。

觀音又稱「觀音菩薩」,為佛經中常見描述的一位菩薩,而菩薩本為「菩提薩埵」的省稱,意為「覺有情」,為未成佛而求佛果的大乘眾,其果位僅次於佛乘,為佛之「補儲」、「脅侍」,有助佛渡眾的本願,故北朝以後的觀音造像常見頭戴化佛冠的樣貌。另中國持用念珠的時間,可溯自東晉時期,當時已有西來僧人傳譯經文,持掛念珠之舉也開始流傳,到唐朝,有關記述念珠的經典已廣為流傳,僧俗信眾持用念珠已相當普遍,因此在造像題材上亦可見手持念珠之造型,而觀音菩薩手持念珠相,亦如經典所載為教化眾生之意。

相類的數珠手觀音,可參照北山佛灣第125、126龕之石雕造像,其中125龕之觀音,神情之美為人稱為「媚態觀音」,如此貼近生活的形象也有別於魏晉威嚴肅穆的風格,此一風格轉變意味著觀音自神壇走入人間,象徵其知人所苦、普渡眾生之願,亦與宋代觀音的世俗化密不可分。

姓名Name:
電話Tel:
E-mail:
物件 Item:
詢問內容Question: